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0:43 点击次数:147
八仙得道成仙之后,吕洞宾在凡间溜达,发现还有九个家伙挺有出息,未来不可限量。吕洞宾心想这事儿得跟玉帝说一声,就跑去跟玉帝汇报,说想再搞个小九仙的封号,给那九个人。他还跟玉帝细数了这些人在凡间干的那些好事儿。玉帝一听,琢磨了一小会儿,觉得只要是心地善良的人,封个仙位也没啥大不了的。所以,玉帝就点头答应了吕洞宾的请求。
吕洞宾跟皇上道完谢就走了,走到南天门那儿,瞧见有个人从门外头窜了进来。吕洞宾仔细一看,哎,这不是西海龙王敖闰嘛。他赶紧上前打招呼,老龙王也回了礼,但啥话没说,接着就往里头赶。
吕洞宾瞅见老龙王一脸急切,连忙喊住了他。老龙王,你这么火急火燎的是准备去哪儿呢?敖闰停下了脚步,扭过头来说:唉,还不是我那俩不成器的孩子,给我惹麻烦了。吕洞宾追问到底咋了?
敖闰讲,那俩人在海上玩得欢,结果整出了老大的浪。巧的是,那会儿刚好有十几条渔船经过。大浪一卷,渔船全翻了,上面的渔民一个不落,全掉海里,全都没能救回来。
家里人梦到有冤的亲人,说他们被扔进了大海。他们一合计,就一块儿写了封告状信,直接告到了天上。玉帝一听这事儿,火冒三丈,立马派了天上的兵将把我的俩孩子给抓了。我先不跟你说了,我得赶紧去找玉帝,看能不能求求他,放孩子们一马。
吕洞宾跟敖闰平日里挺合得来,所以这次也跟着他一块儿去见玉帝。他俩心里清楚,这回事儿闹大了,见到玉帝后,也没想着推卸责任,老老实实就把自己做的事儿给认了。没过多久,天兵天将就过来把他俩给带走了,说是要押到剐龙台去执行斩首。
挣钱和吕洞宾走到大殿前头,敖闰瞧见自个儿的俩娃正被往剐龙台那边带,他急匆匆地冲进去找玉帝帮忙说情。可玉帝压根儿不买账,说啥也得立马把他俩儿子给斩了。敖闰眼瞅着娃儿被带走,整个人一下子就软了,瘫坐在了地面上。
这时候,吕洞宾开口了,对玉帝说:“陛下,我不是得去人间点化那九个人嘛?正好我手头也缺人帮忙,要不这次就先饶了他们吧。让他们协助我完成点化任务,这样也能算是将功赎罪,您看咋样?”
玉帝起初并不打算松口,但吕洞宾不停地求情,他心软了,就把那两个人又给带了回来。他直接对他们讲:你们犯的错太大了,按理说应该马上砍头。不过,看在吕洞宾一直为你们说情的份上,这次就先饶了你们。等你们帮吕洞宾把那九个人度化了回来,咱们再算账。
敖闰一听这话,赶紧向玉帝道谢,接着就把他们身上的链子给解了。出了大殿,吕洞宾就说:“这次你们跟我到人间去,有九个好人等着我去帮他们成仙。你们都跟着我,等事儿办成了,我再去跟玉帝说说好话。”
说白了,吕洞宾就是想帮他们一把,就算没那九个人,他的目的也能达到。但他们毕竟还是几百岁的小孩心性,哪懂那些官场上的弯弯绕绕。他们心里头想着,这只是暂时躲过了一劫,等吕洞宾办完事回来,说不定还是得挨刀。
敖闰对吕洞宾说,这两个是我儿子,这个是老十八,叫傲杰,这个是老二十,叫敖悔。你俩赶紧的,给恩人磕个头,谢谢人家救了你们的命。两个太子对视一眼,立马就跪下了,连连感谢大仙的搭救。
吕洞宾把这次下凡的任务讲明白了,他让我们跟着他就成,别的什么都不用操心。俩龙太子点头应承,保证这次绝不给找麻烦,一切都按吕洞宾的指示来。
三个人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后,就打算下凡去引导那九个大好人。但没想到的是,刚到凡间没几天,这两个龙太子又惹出了大乱子,结果给自己招来了致命的灾祸。
他们到人间后,吕洞宾首先碰到了一个超级大好人,名字叫李绣娘。这丫头打小就爱做好事,不管是大忙小忙,只要让她撞见了,她都乐意伸手帮一把。更绝的是,她还救过一只灵狐呢。说来也巧,就因为这只灵狐,后来傲杰和敖悔才被卷进了剐龙台那档子事儿里。
他们三个装扮成乞丐,找上门来见李绣娘,而那仙狐也恰好在李绣娘家做客。三个人刚迈进门槛,仙狐就察觉出他们仨不简单。仙狐悄悄跟李绣娘说了这事,没想到让那三个人给听见了。
敖杰和敖悔觉得那仙狐透露了天机,正打算上前跟它说道说道,结果吕洞宾拦住了他们。这时,李绣娘走了过来,弯下腰行了个礼,问:三位神仙大人,怎么这副打扮啊?吕洞宾一看,也没法再装了,本来是想试探试探李绣娘,结果全让那仙狐给搞砸了。
后来吕洞宾开门见山地说了,你是个超级大好人,我按照玉帝的旨意下凡来,目的是找九个像你这样的善人,想再封一位小九仙。但还没来得及考验你呢,那只仙狐就把我们的底细给捅出去了。这样一来,我们只好再去物色其他人了。
仙狐知道这事儿后,心里别提多懊悔了,可事儿都已经这样了,没法改变了。李绣娘叹了口气,说:“看来我这辈子跟仙家是没缘分了。”说完,他们三个人就从李绣娘家出来了,打算继续去找下一个有大善心的人。仙狐心里头那个愧疚啊,原本是想帮李绣娘一把的,结果好心办了坏事。
吕洞宾跟傲杰和敖悔讲:“这样,咱们兵分两路吧,你俩去邯郸的胡家村找一个叫郑远康的人。”说完,敖杰和敖悔就跟吕洞宾各走各的了。那只仙狐还一直跟着敖杰和敖悔,心里琢磨着再帮李绣娘美言几句。
赶上他俩,我赶紧开口:“两位殿下,都是我话多。你俩去跟刚才那位大仙美言几句呗,李绣娘那人真的挺好的。”敖杰还算冷静,但敖悔那暴脾气,一上去就卡住了仙狐的脖子。都怪你,害得我们得多找你一趟,还浪费了我们时间。你还有脸跟着?说完,直接把仙狐给甩出去了。
讲真,那只仙狐的道行比他们深多了,他们才修炼了两三百年,而仙狐已经修炼了五百多年。仙狐见他们如此无礼,直接吼道:“我好心跟你们说话,你们咋就不懂珍惜呢?给你们面子叫你们龙太子,不给面子的话,在我眼里,你们也就俩小虾米。”
敖悔一听这话立马火了,啥?你这只该死的狐狸,咋敢这样跟我们讲话?他俩抄起家伙就朝着仙狐冲去。仙狐摇身一变,成了人形,抽出鞭子就朝他俩挥去。眨眼间,三个人就扭打成了一团。
斗了几个回合下来,他俩都觉得这狐狸真不是盖的,但龙族的颜面也不能不顾。敖悔从裤腰带上掏出一粒药丸,咔嚓一下掰成了两半,递给了敖杰一半。他俩二话不说,直接吞了下去。下一秒,一股黑烟就把他俩给裹住了,然后他俩就合体了,变成了一条有两个脑袋的巨蛇。
仙狐瞅见这阵仗,心里头也开始打鼓,但还是硬着头皮跟他们干上了。那颗丹药,是敖悔有次碰巧偷来的,原本是黑山老妖炼的魔丹,吃了能猛地提升法力。可问题就是,吃完以后人会变得魔怔。
果然没错,打了大概五六十个照面后,那双头蛇猛地一甩尾巴,啪地一下打在了仙狐身上。随后,它张开血盆大口,一下子就把仙狐整个吞了下去。接着,双头蛇循着气味找到了仙狐修炼的山洞,往里一瞧,好家伙,里面密密麻麻的都是狐狸,大的小的加起来有几百只。双头蛇啥也没说,上去就是一顿猛攻,把那些狐狸杀了个片甲不留,一个活口都没留下。
仙狐的灵魂亲眼目睹了这一切,心里憋屈得很,就跑去找吕洞宾,把前因后果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。吕洞宾一听,愣住了,说:“啥?他俩居然堕落成魔,还把你的后代给害了?”
吕洞宾气得不行,他抽出火龙纯阳剑,大声嚷嚷:“你俩真是捣乱鬼,我本来还想救你们一命呢。结果倒好,你俩又去大开杀戒。敖闰啊敖闰,这次我可没法再帮他们了。”说完,他就带着狐仙的魂魄,去找那双头蛇算账了。
发现那双头巨蛇时,它们正捣乱天气,搅得风雨大作。大雨像瀑布一样倒下来,把周围村子都给淹了。吕洞宾抽出火龙纯阳剑,直接跟它们干上了。他毕竟是神仙之体,没几个回合,手起剑落,就把那双头蛇的两个脑袋给砍了下来。
仙狐瞧见仇已经报了,就领着李绣娘到了自己死去的地方。她告诉李绣娘,得从尸身里把她的内丹掏出来,接着让李绣娘把内丹吞了下去。吕洞宾见仙狐为了帮李绣娘成仙,连命都不要了,心里头的气也就消了。他索性大方一回,把李绣娘给加进了小九仙的名单里头。
后来,李绣娘跟着吕洞宾,陆陆续续找到了另外八个人。她耐心引导他们,最后这九个人都被称作小九仙。这事儿完全是编出来的,大家听听就好。
“八仙”究竟是根据历史上哪些真实人物演变来的呢?他们背后的真实原型究竟是谁?
铁拐李的故事里,他原本叫李颜二,生活在唐朝的惠安,是个道士。有这么个说法,李颜二的老妈得了重病,他得给老妈煎药。可巧不巧,煎到一半发现柴火不够了,那几天又一直下雨,湿柴火根本没法用。李颜二为了老妈的病,一着急,就把自己的右腿伸到灶里当柴火烧。等药煎好了,他的右腿却瘸了。站起来的时候,他顺手从灶里捞出一根烧火的铁棍,就当拐杖用了。打那以后,李颜二就决定出家当道士了。
大家伙都觉得,吕洞宾这家伙是唐朝快完事儿那会儿出生的,他姓吕,名字叫岩。宋朝的时候,有几个大佬写了书讲他的故事,比如罗大经的《鹤林玉露》、洪迈的《夷坚志》,还有那个《集仙传》,不过他们说的都不太一样。有的人说啊,吕洞宾是京兆那地方的,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那一块儿,他在唐朝咸通年间考上了进士,还当过两回县令呢。还有另一拨人说,他是九江人,本来是唐朝皇亲国戚,姓李,但因为武则天那时候闹得太凶,他就改了姓,姓吕了。
张果,大家平时都喊他“张果老”,主要是因为他在八仙里头年纪算是最大的。根据历史记载啊,张果这个人确实是存在的,但他可不是什么真的神仙老道。说白了,张果就是个心里头有点不踏实的老江湖,会耍点小把戏,也就那点幻术的本事了。
钟离权这家伙,大概是在五代、宋初那会儿被人记录下来的。《宣相年谱》、《夷坚志》还有《宋史》这些书里,都讲了他的故事。他留下来的一首诗,题目挺长,叫《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》。诗里头有几句挺有意思的,比如说“我整天带着酒壶,连京城啥样都不瞅一眼”,还有“真神仙太难碰,啥时候能跟着走就好了”。他还写了几本书,比如《还丹歌》、《破迷正通歌》啥的。
韩湘子这人,大家通常都说他是唐朝大文豪韩愈的侄子。在《新唐书》的宰相世系表里头,还有《酉阳杂俎》、《太平广记》和《仙传拾遗》这些书里,都能找到关于他的故事。不过呢,也有人讲韩湘子是韩愈的侄孙。说起来,韩愈还真有这么一个当过大理丞的侄孙,名字也叫韩湘。
蓝采和啊,他原本就是个在江湖上四处漂泊的流浪汉。这家伙行为举止有点疯疯癫癫的,但偏偏又特别喜欢帮助那些穷苦人家。正因为这样,他特别受老百姓的欢迎,后来大家干脆就把他当成神仙一样供着。
何仙姑的故事啊,说起来挺有意思的,关于她到底是个啥样的人,大家说法都不一样。不过大多数人觉得,何仙姑其实就是唐朝时候的何二娘。有本叫《太平广记》的书里头写了,何二娘以前是个织鞋的农村妇女。她觉得家里头太闷得慌,就跑到了罗浮山,在山上的庙里住了下来。她常去山里摘果子,给庙里的和尚们当饭吃。有那么一回,四百里外循州的山寺和尚跑到罗浮山寺来说,他们那儿有天来了个仙女摘杨梅。大家一查,那天正好是二娘摘果子的日子。再加上大家伙儿都不知道二娘从哪儿弄来那么多山果,就都觉得二娘就是那个去循州山寺摘果子的仙女。这事儿一传开,二娘可就出名了,她也不再在庙里住了。
曹国舅这个人,在《宋史》里头有他原型的记载。说的是曹佾,人们叫他公伯,他是曹彬的孙子,还是曹皇后的亲弟弟。他这人性格好相处,挺懂音乐,还爱写诗。后来被封为了济阳郡王,在好几个朝代里都过得挺顺当,活到七十二岁才去世。曹国舅和宋仁宗的那个曹皇后有关系。因为他是皇家的亲戚,所以就被叫做“国舅”。
八仙原本是真实存在的人,但在故事传着传着的过程中,大家就凭着自己的想法,发挥想象,把他们变成了神仙。这样一来,他们就拥有了各自独特、鲜明的性格特点,成了大家心中很有特色的艺术形象。
#图文打卡计划#
